微信扫一扫
分享到朋友圈

吴晓求:中国有五大基础,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

作者:中国企业家杂志 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 公众号
分享到:

04-13

多元化必须成为关键的商业战略,而不仅仅是论坛上的流行语,或者是一项仅限于人力资源的举措。


丨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 李原

编辑丨徐昙

图片来源丨中企图库


2019年4月13日,在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社、木兰汇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19(第十一届)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,著名经济学家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谈到,虽然中国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,但在未来向“高质量增长”阶段迈进的过程中,中国经济还将面临许多挑战。


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,自2012年经济增速换挡以来,有关中国经济可能落入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争论不时浮现。


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公布的最新标准划分,人均GDP在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之间的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,超过12236美元则属于高收入国家。


据统计,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马来西亚、巴西、阿根廷、墨西哥、智利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,但之后数十年却一直停滞在人均GDP 3000美元至5000美元阶段。世界银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,从1960年到2008年间,全球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,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。


国内经济学理论界对于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观点不一,在木兰年会上,吴晓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中国基于科技创新实力继续增强、劳动力素质提高、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、开放进一步扩大、中国人好学勤奋的天性这五大因素,最终一定会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逐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国家行列。



以下为著名经济学家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2019(第十一届)中国商界木兰年会的演讲内容(有删节):


从理论规范意义上说,经济都是有周期的,有短周期,也有长周期。长周期的出现,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带来了产业革命。也有正常的经济波动、经济周期,这个主要是由市场环境、经济政策等引发的。


对于中国来说,长周期一定会出现。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但中国会不会出现短周期?我本人觉得不会出现。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,到现在中速增长的趋势之中。“短周期”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周期的调整、变化,让经济再回归到中高速增长中。


首先,我想中国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增长的时期,像过去10%左右的增长速度已经很难——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增长速度。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增长,不需要数量扩张型的、耗竭自然资源、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增长。所以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周期的概念,因为我们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。


基于这种看法,我们就要继续思考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?


很多人问我,中国会不会进入到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国家行列之中?我非常明确地说不会。


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概念是世界银行总结了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情况,概括出来的名词,在2006年提出的。


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最典型的代表是南美国家,特别是巴西、阿根廷,以及南非、墨西哥等国家。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,“中等收入陷阱”是以人均GDP 4000美元到12000美元为区间,却始终不能跨越12000美元。


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10000美元,但所谓“中等收入陷阱”还包括很多现象:第一是经济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;第二是贫富差距迅速地扩大;第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乏力;第四是劳动力素质下降,不能适应高速增长的要求,教育严重滞后;第五是过度地城市化,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、腐败严重等等。


以上指标,虽然我们国家也会有一些现象跟它相似,但在最本质的方面,我们还是有显著的不同。


第一,中国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。中国的科技创新、组织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没有停止,特别是科技创新,在全球名列前茅。科技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、重要引擎。


第二是制度的变革。制度的红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,我们过去40年所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,成为了我们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。


第三是我们耗竭式地利用了丰富的自然资源,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。虽然这正使得我们的环境严重恶化。


第四是改革开放。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,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实质性的增长。这四个方面,是我们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。


今天,过度耗竭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,必须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,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。我们能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,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。


第一仍是刚才提到的科技创新力量。中国的产业科技含量以及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越来越大。


大家熟知的华为就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,它在很多科技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。


中国企业里还有许多“小华为”,他们都在人工智能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着踊跃的创新。


第二,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还在提高。我前些天和美国哈佛大学的杰弗里·萨克斯教授见面,他是休克疗法的提出者。我们一起探讨了中国能不能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他说: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,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素质没有提高,教育没跟上去。中国在这一点上是做得非常非常好的,我们的大学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、技术人员、管理者。


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大学不以为然,我非常不喜欢“世界大学排行榜”,经常把中国的大学排得很靠后。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大学做了多么大的贡献,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质人才。而且中国大学还在承担更大的责任,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到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,2050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人才是第一位的。


第三,中国在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进。十九大之后,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开放新举措,比如粤港澳大湾区、海南自贸区、京津冀一体化,这些战略的核心都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
前些天我参加博鳌论坛,专门就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(港)发了言。过去40年,我们刚刚开始开放的时候,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的先锋。我在会上谈到,海南自贸区(港)的建设要向深圳学习,首先要解放思想,要勇于探索、敢于担当,走出一片禁区。


第四是我们的开放仍然在扩大。中美贸易谈判,我认为是有利于中国的开放的,我们将会沿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。


如果再加一点,就是中国人非常好学,非常勤奋。在这五点基础上,我想我们是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、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。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超过12236美元,超过这个标准后,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前进。


2035年我们将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我的理解是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。2050年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人均GDP至少将是40000美元。虽然到那个时候,这个数字可能还达不到美国今天的人均水平,但是中国人口规模非常大,这个成就已经很大了。


在此基础上,我们将如何克服城市病,如何全面发展,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等问题,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,加上上面的五点优势,我想中国完全有信心穿过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跨越周期。


。END 。

制作:崔允琰  图编:高婧婧

校对:张格格  审校:武昭含



[ 推荐阅读 ] 点击图片即可阅读

阅读39457
举报0
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号:iceo-com-cn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
声明

1、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、本文内容来自“中国企业家杂志”微信公众号,文章版权归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所有。

评论
更多

文章来自于公众号:

中国企业家杂志

微信号:iceo-com-cn

邮箱qunxueyuan#163.com(将#换成@)
微信编辑器
免责声明
www.weixinyidu.com   免责声明
版权声明: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,仅供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欣赏使用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禁止一切商业用途。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本站声明:本站与腾讯微信、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,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