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54年前的今天,1965年6月26日(农历1965年5月27日),“赤脚医生”的诞生。
“赤脚医生”的诞生,据说是源于毛泽东的一段谈话,1965年6月26日这一天,毛泽东在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对当时的卫生部发出了严厉的批评,他说卫生部的工作,只给全国人口的15%工作,而且这15%主要还是老爷,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,一无医院,二无药,毛泽东还讽刺地说,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,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。
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,狠批卫生部之后,毛泽东提出,应该“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”,与此同时,毛泽东还剑指医疗教育体制,他说医学教育要改革,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,书读得越多越蠢,他还说,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,初中生,高小毕业学三年有够了,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,总比骗人的巫医要好。
而且农村也养得起,毛泽东的这段话后来被奉为“六二六指示”,当然毛泽东的雷霆之怒也并非无端发怒,据1965年的资料显示,当时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名的卫生技术人员,其中七成在大城市,在农村只有一成,而医疗经费的使用,农村只占全国的四分之一,城市则用去了绝大部分,毛泽东震怒,卫生部立即研究贯彻领袖指示的办法,由于最高指示并无具体的办法,因此各地在具体执行的时候,只能大体地按照毛泽东所说的条件来做,但是做法不一,模式不同,培养的乡村医生名称也不同,“高小毕业学三年”这个成为唯一一个具体的标准,卫生部也开始着手组织对农村,有一些文化的青年展开医学培训,这方面上海市动手较早,“赤脚医生”的叫法,就是首次在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出现的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宣传画。
1968年夏“赤脚医生”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上海《文汇报》的一篇报道,毛泽东看到了这篇文章,并作出了批示“赤脚医生”就是好,随即“赤脚医生”红遍大江南北,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农村,而赤脚医生的兴起,也催生了合作医疗制度,这两个新兴事物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,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,而且被联合国誉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体制最佳者。
“赤脚医生”这个词,1968年12月5日第一次出现在《人民日报》上,随之流行。其本义是指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。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,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,他们一面参加集体生产劳动,一面为社员治病,鼎盛时人数在100万以上。
延伸阅读:赤脚医生——悬壶济世的温暖记忆【上】老照片